南方网讯 从粤港澳大湾区主动脉广深高速的东莞石鼓出口出发,沿着城市中轴线东莞大道往市中心广场方向行驶,各色花木恣意绽放;在树影葱郁、湖光潋滟的松山湖,各种商业生活配套的落成让高新区有了“烟火气”,一间间小而美的咖啡店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创客们频繁交流的城市“第三空间”;在滨海湾新区交椅湾,昔日荒芜滩涂上生长出“山海相通、城绿相融”的新城,华灯迎客来、白鹭舞浅滩成为东莞人新的打卡热点……
从“世界工厂”到“湾区都市”,近年来,这座中国制造业重镇以城市品质提升为牵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转型,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争创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的新优势,朝着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中宜居宜业高品质现代化都市的目标迈进。
品质城市集聚发展动能。随着城市格局与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东莞的城市能级与吸引力不断飙升。近日发布的多项权威榜单中,东莞的人口吸引力、人才品牌吸纳度等指标跻身全国前列,与多个中心城市处于同一层级,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全域品质提升
蓄势蝶变助力城市升级
1月20日,总投资26亿元的东莞中心城区五个重点项目集中启动,奏响了城市品质提升的“春之声”。启动活动所在的原南城街道水涧头村,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杂乱密集的城中村,如今变成热气腾腾的大工地。“十年磨一剑”,东莞国际商务区中心公园将在这里拔地而起。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区域内,东莞改变了最初高强度开发商业办公用途的规划,由国际新锐设计团队打造22.5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心”,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绿地、亲水景观以及生态、休闲公共空间。
不远处的东莞大道—鸿福路路口区域,串联黄旗山公园、会展西绿地、国际商务区、南城总部基地等区域的“东莞8公里”城市慢行公共空间轴线启动,首期4组连桥建设展开;4公里长的“三江六岸”滨水岸线龙湾段一期工程正向春节开放的“小目标”冲刺,优化一新的“慢行系统”将带来秀美的滨江景致,实现“还江于民”……
随着“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的转型浪潮滚滚向前,无论是人才还是普通市民,都对城市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东莞积极对标广、深、港等城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快形成与国际一流湾区相适应的城市品质,引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2018年,东莞全面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并出台市政府“一号文”建设美丽东莞。2019年,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目标愿景。3年来,东莞以“都市核心区—魅力小城—美丽村居”三个层次为逻辑格局,全面铺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品质升级行动。
随着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已具雏形,带来了城市格局全面优化,东莞昔日粗放、割裂、分散、“无中心”的现象彻底扭转,一系列重大战略平台对高端产业资源的配置能力不断提升优化。
“跟我们2年多前刚搬来的时候相比,现在片区的生活、教育设施都完善了很多,生态环境也更好了。”徐女士是松山湖南部滨湖片区湖畔花园小区的住户,随在华为工作的家人从深圳来到东莞安家,“在松山湖的生活质量更高、生活成本更低。”
南部滨湖片区是松山湖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莞市魅力小城建设十大示范先行区之一。通过魅力小城建设,东莞从交通、市政、公共服务、城市更新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片区环境。以南部滨湖片区为例,一批学校、公园、商业配套等民生设施相继建成使用,为片区内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终端总部、中集集团、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等机构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宜居品质,被赞“环境媲美‘一线城市’”。
彩绘轮胎、紫藤花架、手绘墙画……走进横沥镇半仙山村,老旧街巷、路边墙角、家家户户门口都被绿植“扮靓”,形成一条花园长廊。人们很难想象,此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废地带,杂草丛生、垃圾遍地。
2019年开始,半仙山村自发组织“居民自治”队伍,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在村里打造“边角花园”,通过“微心愿”资源站激励回馈等方式,让大家齐参与,家门口的园艺创作成为时尚,“脏乱差”变身“美净绿”。“我们一起维护门前的小花园,现在村里的环境比以前漂亮多了。”村口杂货店老板姚红堂说。如今,这一共治机制创新已被多个村庄借鉴推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shhlw/162507.html